更多 首页 古诗词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诗人大全 古诗三百首 古诗文网
分类:古诗词 / 诗人大全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位置:首页 >> 拟挽歌辞三首,拟挽歌辞三首的原文/翻译

《 拟挽歌辞三首 》,拟挽歌辞三首的原文/翻译


《拟挽歌辞三首》,拟挽歌辞三首的原文/翻译


    魏晋    陶渊明


拟挽歌辞三首的原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拟挽歌辞三首》的拼音

yǒu shēng bì yǒu sǐ, zǎo zhōng fēi mìng cù.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zuó mù tóng wéi rén, jīn dàn zài guǐ lù.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hún qì sàn hé zhī, kū xíng jì kōng mù.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jiāo ér suǒ fù tí, liáng yǒu fǔ wǒ kū.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dé shī bù fù zhī, shì fēi ān néng jué!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qiān qiū wàn suì hòu, shéi zhī róng yǔ rǔ?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dàn hèn zài shì shí, yǐn jiǔ bù dé zú.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zài xī wú jiǔ yǐn, jīn dàn zhàn kōng shāng.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chūn láo shēng fú yǐ, hé shí gèng néng cháng!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yáo àn yíng wǒ qián, qīn jiù kū wǒ páng.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yù yǔ kǒu wú yīn, yù shì yǎn wú guāng.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xī zài gāo táng qǐn, jīn sù huāng cǎo xiāng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yī zhāo chū mén qù, guī lái liáng wèi yāng.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huāng cǎo hé máng máng, bái yáng yì xiāo xiāo.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yán shuāng jiǔ yuè zhōng, sòng wǒ chū yuǎn jiāo.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sì miàn wú rén jū, gāo fén zhèng jiāo yáo.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mǎ wèi yǎng tiān míng, fēng wèi zì xiāo tiáo.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yōu shì yī yǐ bì, qiān nián bù fù cháo.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qiān nián bù fù cháo, xián dá wú nài hé.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xiàng lái xiāng sòng rén, gè zì hái qí jiā.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qīn qī huò yú bēi, tā rén yì yǐ gē.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sǐ qù hé suǒ dào, tuō tǐ tóng shān ā.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的诗意

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终不算生命短。
昨天晚上同为人,今晨命丧赴黄泉。
灵魂散什么的,枯稿尸身存木棺。
娇儿索父啼,好友痛哭灵枢前。
得失不知道,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之后,荣辱怎能记心间?
只恨在世时,饮酒不足大遗憾。
在过去没有喝酒,今日奠酒盛满觞。
春醪生浮蚁,什么时候再能一次!
菜肴满我前,亲戚朋友哭我的身旁。
想说话口无音,想要睁眼目无光。
从前在高堂睡觉,如今长眠荒草乡;
一旦走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
荒草什么茫茫,萧瑟秋风抖白杨。
严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晓。
马为仰天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幽室一个已经关闭,永远不能见曙光。
千年不再朝,贤达同样此下场。
向前来送行的人,各自返回自己的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何所道,寄托此身在山冈。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拟挽歌辞三首》的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璞、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乱之中,如杜育、挚虞、枣嵩、王浚、刘琨、卢谌等。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又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就是陶渊明所采取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从陶诗看来,他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拟挽歌辞三首的魏晋,您还可以浏览 古诗词 / 诗人大全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魏晋古诗推荐

古诗文网    www.wsifit.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