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古诗词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诗人大全 古诗三百首 古诗文网
分类:古诗词 / 诗人大全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位置:首页 >> 伯夷列传,伯夷列传的原文/翻译

《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的原文/翻译


《伯夷列传》,伯夷列传的原文/翻译


    两汉    司马迁


伯夷列传的原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伯夷列传》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伯夷列传》的拼音

fū xué zhě zǎi jí jí bó.
夫学者载籍极博。
yóu kǎo xìn yú liù yì.
尤考信于六艺。
shī shū suī quē, rán yú xià zhī wén kě zhī yě.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yáo jiāng xùn wèi, ràng yú yú shùn, shùn yǔ zhī jiān, yuè mù xián jiàn, nǎi shì zhī yú wèi, diǎn zhí shù shí nián, gōng yòng jì xìng, rán hòu shòu zhèng.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shì tiān xià zhòng qì, wáng zhě dà tǒng, chuán tiān xià ruò sī zhī nán yě.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ér shuō zhě yuē:" yáo ràng tiān xià yú xǔ yóu, xǔ yóu bù shòu, chǐ zhī táo yǐn.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jí xià zhī shí, yǒu biàn suí wù guāng zhě.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 cǐ hé yǐ chēng yān? tài shǐ gōng yuē: yú dēng jī shān, qí shàng gài yǒu xǔ yóu zhǒng yún.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kǒng zǐ xù liè gǔ zhī rén shèng xián rén, rú wú tài bó bó yí zhī lún xiáng yǐ.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yú yǐ suǒ wén, yóu guāng yì zhì gāo, qí wén cí bù shǎo gài jiàn, hé zāi? kǒng zǐ yuē:" bó yí shū qí, bù niàn jiù è, yuàn shì yòng xī.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qiú rén dé rén, yòu hé yuàn hū?" yú bēi bó yí zhī yì, dǔ yì shī kě yì yān.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qí chuán yuē: bó yí shū qí, gū zhú jūn zhī èr zi yě.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fù yù lì shū qí.
父欲立叔齐。
jí fù zú, shū qí ràng bó yí.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bó yí yuē:" fù mìng yě.
伯夷曰:“父命也。
" suì táo qù.
”遂逃去。
shū qí yì bù kěn lì ér táo zhī.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guó rén lì qí zhōng zǐ.
国人立其中子。
yú shì bó yí shū qí wén xī bó chāng shàn yǎng lǎo," hé wǎng guī yān!" jí zhì, xī bó zú, wǔ wáng zài mù zhǔ, hào wéi wén wáng, dōng fá zhòu.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bó yí shū qí kòu mǎ ér jiàn yuē:" fù sǐ bù zàng, yuán jí gān gē, kě wèi xiào hū? yǐ chén shì jūn, kě wèi rén hū?" zuǒ yòu yù bīng zhī.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tài gōng yuē:" cǐ yì rén yě.
太公曰:“此义人也。
" fú ér qù zhī.
”扶而去之。
wǔ wáng yǐ píng yīn luàn, tiān xià zōng zhōu, ér bó yí shū qí chǐ zhī, yì bù shí zhōu sù, yǐn yú shǒu yáng shān, cǎi wēi ér shí zhī.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jí è qiě sǐ, zuò gē, qí cí yuē:" dēng bǐ xī shān xī, cǎi qí wēi yǐ.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yǐ bào yì bào xī, bù zhī qí fēi yǐ.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shén nóng yú xià hū yān méi xī, wǒ ān shì guī yǐ? yú jiē cú xī, mìng zhī shuāi yǐ.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 suì è sǐ yú shǒu yáng shān.
”遂饿死于首阳山。
yóu cǐ guān zhī, yuàn xié fēi xié? huò yuē:" tiān dào wú qīn, cháng yǔ shàn rén.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ruò bó yí shū qí, kě wèi shàn rén zhě fēi xié? jī rén jié xíng, rú cǐ ér è sǐ.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qiě qī shí zi zhī tú, zhòng ní dú jiàn yán yuān wèi hào xué.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rán huí yě lǚ kōng, zāo kāng bù yàn, ér zú zǎo yāo.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tiān zhī bào shī shàn rén, qí hé rú zāi? dào zhí rì shā bù gū, gān rén zhī ròu, bào lì zì suī, jù dǎng shù qiān rén, héng xíng tiān xià, jìng yǐ shòu zhōng, shì zūn hé dé zāi? cǐ qí yóu dà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zhě yě.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ruò zhì jìn shì, cāo xíng bù guǐ, zhuān fàn jì huì, ér zhōng shēn yì lè, fù hòu lěi shì bù jué.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huò zé dì ér dǎo zhī, shí rán hòu chū yán, xíng bù yóu jìng, fēi gōng zhèng bù fā fèn, ér yù huò zāi zhě, bù kě shèng shǔ yě.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yú shén huò yān, tǎng suǒ wèi tiān dào, shì xié fēi xié? zǐ yuē:"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yì gè cóng qí zhì yě.
”亦各从其志也。
gù yuē:" fù guì rú kě qiú, suī zhí biān zhī shì, wú yì wèi zhī.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rú bù kě qiú, cóng wú suǒ hǎo.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suì hán, rán hòu zhī sōng bǎi zhī hòu diāo.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jǔ shì hún zhuó, qīng shì nǎi jiàn.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qǐ yǐ qí zhòng ruò bǐ, qí qīng ruò cǐ zāi?" jūn zǐ jí mò shì ér míng bù chēng yān.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jiǎ zǐ yuē:" tān fū xùn cái, liè shì xùn míng, kuā zhě sǐ quán, zhòng shù píng shēng.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tóng lèi xiāng qiú.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 yún cóng lóng, fēng cóng hǔ, shèng rén zuò ér wàn wù dǔ.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bó yí shū qí suī xián, dé fū zǐ ér míng yì zhāng yán yuān suī dǔ xué, fù jì wěi ér xíng yì xiǎn.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yán xué zhī shì, qū shě yǒu shí, ruò cǐ lèi míng yān miè ér bù chēng, bēi fū.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lǘ xiàng zhī rén, yù dǐ xíng lì míng zhě, fēi fù qīng yún zhī shì, è néng shī yú hòu shì zāi!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伯夷列传》的诗意

学习的书籍非常广泛。
尤其考验在六艺。
《诗》、《书》虽然缺,然而虞、夏的文章可以知道的。
尧将辞职,让给虞舜,舜、禹的时候,贺拔岳九牧都一致推荐,于是试任官职,主管数十年,功效已经很明显,然后授政。
表示治理天下的重任,王的帝位,传天下如此艰难的。
而高兴的说:“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没有接受,耻辱的逃跑隐藏。
到夏天的时候,有卞随、务光的。
”这是为什么说了?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山上有许由的坟墓说。
孔子论述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的伦了详细。
我所听到,由、光照到高,他的文章却一点儿也见,为什么呢?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考虑过去的罪恶,因此很少怨言。
”“求仁而得到仁,又有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意思,看见轶诗可不同了。
的传说: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啊。
父亲想立叔齐。
到父亲去世,叔齐让位给伯夷。
伯夷说:“父亲的命令了。
”于是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立而逃避了。
国人拥立他的次子。
于是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为什么不去回家了!”到,西伯死,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号称文王,向东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勒住马劝谏说:“父亲死了不葬,直到战争,可以说是孝吗?以臣杀君,可以说是仁吗?“左右的人想的战争。
太公说:“这义人啊。
”扶而去的。
武王平定商朝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的,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藏在首阳山,采薇菜而吃的。
和饿得快死,歌唱,他说的是:“登上那西山啊,采薇了。
用暴力代替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
神农、虞舜、夏禹忽然间消失啊,我去哪去了?在感叹到啊,命运不济啊。
”终于饿死在首阳山。
由此看来,怨恨呢,不是吗?有人说:“天道无亲,常与善良的人。
”像伯夷、叔齐,可以说善良的人不是吗?积仁,修养品行,像这样而饿死。
将近七十弟子,孔子唯独推举颜渊好学。
然而颜回多次空,连糟糠都吃不饱,而最终早死。
上天的报应善人,那又怎么样呢?盗跖成天杀害无辜的人,肝人的肉,凶残放纵,聚集党羽几千人,横行天下,终于寿终正寝,这是遵循什么规律呢?这是特别明显突出的原因。
如果到近代,操行不轨,专门犯忌讳,而终身安逸享乐,财富世代不断。
有选择地而遵循的,当时然后说话,走不走,不公正不发愤,而遭遇灾祸的人,不计其数的。
我很困惑,如果所谓天道,所以呢,不是吗?孔子说:“道不同,不能相互商量。
”也是各从其目的。
说:“富贵如可求,虽然拿着鞭子的人,我也为他。
如果不能追求,从我所喜欢。
”“岁寒,然后知松柏不易凋谢。
”举世浑浊,高洁之士才出现。
难道因为他的重要如果他们,他轻视这样吗?“君子疾没世而名声不相称的。
”贾谊说:“贪婪的人追求钱财,烈士追求名声,自命不凡者为权势而死,众人冯先生。
”同明互相照,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一出现,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然贤明,得到老师而名声更加显著;颜渊虽然专心,附,品德的高尚才更加明显。
隐士,取舍有时间,如果这类毁灭而不称名字,悲伤啊。
巷的人,要严格执行立名的人,不依附于德高望重的人,怎么能流传后世呢!*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伯夷列传的两汉,您还可以浏览 古诗词 / 诗人大全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两汉古诗推荐

古诗文网    www.wsifit.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